Our Blog

Tuesday, July 31, 2018

【甲狀腺疾病香港屬常見】本港每100名女士當中,便有2至 4人患病。


甲狀腺疾病香港屬常見
甲狀腺機能亢進多發生於女性, 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資料顯示,本港每100名女士當中,便有2至 4人患病,尤其是20至45歲之生育年齡婦女屬高危。 患上甲亢如不治理,由於甲狀腺素高,最明顯會增加心臟負荷,刺激心跳加快,可引致心臟衰竭、氣促氣喘、腳腫或心律不正,嚴重的更會心臟停頓。另外也會加快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

若甲狀腺未能生產足夠的荷爾蒙(甲狀腺機能衰退),身體便會感到疲勞昏睡,體重容易增加。反之,如生產過多荷爾蒙(甲狀腺機能亢進),情形便會相反,體重下降,食慾大增,也會感到難以放鬆。

甲狀腺是人體的內分泌器官之一,由腦下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簡稱 TSH),通知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T3和T4,以調節新陳代謝、生長及各種身體機能。

當TSH水平高,T3、T4低,病人患甲狀腺功能減退;當TSH低,病人T3、T4高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

治療甲狀腺疾病
可分為藥物治療、放射性放射性碘治療及手術治療三種。藥物治療主要控制甲狀腺素分泌,持續時間約1年半至2年,如回復正常後又覆發,便可能要考慮服用放射性碘水,最後若效果還是不大理想,便要考慮進行手術切除。由於服用放射碘水及手術切除甲狀腺也有風險令日後出現「甲減」, 需要長期服用補充劑。有些患者不願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則可選擇長期服藥及抽血檢查來控制。

醫療保險
不幸患上甲狀腺疾病可能要接要接受長期服藥控制治療,特別甲亢患者,最大風險是心臟衰竭或是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

針對甲狀腺疾病,在投保醫療保險時,應考慮後續的治療費用及因應生活轉變而可能出現的經濟改變。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1. 甲狀腺疾病香港屬常見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6798
https://www.med.hku.hk/healthedu/issue130/issue130.pdf

2. 治療甲狀腺疾病
http://group.hksh.com/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zh-hant/df616d306670c85bee78df0211573df7.pdf

相關文章
【黃心美家庭壓力大,醫生勸轉行】http://bit.ly/2scrg3s

Sunday, July 29, 2018

【父親不敵癌魔病逝】袁偉豪沉痛留言:「辛苦你了,媽媽交給我。」


父親與癌魔搏鬥多年,因近年鼻咽癌抗散至肝臟,藥物手術無計可施,袁偉豪盡孝子本份,兼顧事業外,還要孭起父親治療癌症的龐大醫療開支,可惜今晨袁爸爸最終不敵癌魔,袁偉豪在IG中沉痛留言:「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在,爸爸永遠懷念您。」又叫爸爸辛苦了你,不用再痛苦,好好休息,放心,媽媽交給我。

病發多發生在40至60歲
鼻咽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死亡率佔整體癌症百分之2.3%,不算十分高,晚期癌使用免疫療法一年存活率約60%,對比化療較果更為明顯,病發年齡多發生在40至60歲,主要分期參考美國癌症協會(AJCC)/ 國際抗癌聯 盟(UICC)的TNM分期,分為四期,而第四期再 細分為4A、B和C。期數愈後,能根治 的可能性愈低。

隨着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鼻咽癌的存活率在過去二、三十年已大大提升。局部控制的五年成功率在第一 至三期一般都達八至九成半、而第四期則約七成。五年存活率有約近六成(第四期)至九成(第一期)。萬 一不幸患上鼻咽癌的話,也絕不是世 界末日,只要努力及耐心接受治療, 治愈機會仍是相當高的。

保險選擇
針對癌症,可以考慮專為癌症而設的醫療保險,保費按年齡而上升,保障實報實銷,大部份保險會包括不同的非手術癌症治療方法,提供全數保障,包括 1.電療 2.化療 3.標杷治療 4.荷爾蒙治療 等;唯一要留意近年流行的免疫療法,不是所有這類保險產品也會提供這方法保障,讀者在投保時要留意。

如果要在養病期間,擔心家人/個人生活開支,可以考慮投保危疾保險,一筆過賠償,解決因病而失去的收入,維持基本生活,投保額可參考年薪5倍計算,支持這5年間的生活開支所需,選擇供款年長越長,保費會較平一點。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參考資料
1. 抗晚期鼻咽癌 免疫療法有效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070542/%E6%8A%97%E6%99%9A%E6%9C%9F%E9%BC%BB%E5%92%BD%E7%99%8C%20%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6%9C%89%E6%95%88

2. 癌症基金會

Friday, July 27, 2018

【癌症保障分析】*投保港幣50萬,癌症保障邊間危疾保險最好?


絶症變慢性病,要適應和癌症存活
癌症屬香港頭號殺手,病發率高,但患癌存活率不繼提升;如適用於肺癌、大腸癌及乳癌的標杷治療,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以針對基因突變肺癌標杷藥,最長能延活四期患者至31個月,但由於藥費昂貴,所以危疾保險也推陳出新,由過去的1次賠償,已提升至多次賠償選擇,保障元素大了,保費也相對舊有的調升。
癌腫數據: https://www.greatinfohk.com/healthguide

集中分析危疾多重保險,癌症保障
在香港, 每4名男性及每5名女性就有1人於75歲前患上不同形式的癌症,加上醫療進步,所以危疾產品也不繼改良,特別在產品細節內容優化,如等候期、保障範圍、賠償定義以至保費結構等,令產品更加貼近市場需要,但說到尾,這類產品由於含有多重賠償元素,我們不希望一次過把這種產品作比較,所以我們這篇只抽取癌症先作比較,餘下的心臟病、糖尿病會之後再進行分析。

*投保50萬,平均年繳保費2.8萬
即是月供10年,每月2,300,享50萬元保障加儲蓄。其中單看比較,最平保費就是富通,最貴就是保誠。



良性腫瘤賠償,8間中只有2間提供保障
女性最常出現良性腫瘤的位置就是乳房、卵巢或子宮,賠償上限2間保險公司分別是保誠及富衛都是港幣80,000,參考養和醫院乳房造影及超聲波檢查港幣4,100,及乳房腫塊切除港幣HK54,770,賠償港幣80,000足夠應付。但要留意2間也暫不包括乙結直腸的良性腫瘤。

所以如果危疾保險中沒有良性腫瘤賠償,這個費用可在住院保險中賠償。 女性最常見的乳腺纖維瘤便屬良性腫瘤, 佢唔會變惡性,不過並不保證女士一世唔會生乳癌 ,如果醫生建議切除,這類保險亦可獲得賠償。



*註
良性腫瘤賠償比較(最高賠償百份比)
保誠- 守護健康危疾加護保
(i) 乳房、卵巢或子宮的每個器官之賠償上限為 10,000美元/80,000港元,之賠償上限為額外5%(最高10,000美元/80,000港元)
(ii) 腎上腺、骨、 腎臟、肝臟、肺、 顱內神經或脊神經、胰臟、 腦垂體或睪丸,賠償上限為額外10%(最高 20,000美元/160,000港元)
富衛- 危疾全守衛(優越版)
(i) 就(i)乳房、(ii)卵巢或(iii) 子宮的手術切除受保良性腫瘤 -額外原有投保額的5%(每名被保人於所有危疾全守衛系列保單就每個器官之每宗賠償上限為80,000港元/ 10,000美元)
(ii) 就(i)腎上腺、(ii)骨、(iii) 腎臟、(iv)肝臟、(v)肺、(vi)顱內 神經或脊神經、(vii)胰臟、(viii)腦垂體或(ix)睪丸的手術切除受保良性腫瘤 -額外原有投保額的15%(每名被保人於所有危疾全守衛系列保單就每個器官之每宗賠償上限為200,000港元/25,000美元減去已支付及/或須支付的良性腫瘤額外權益

原位癌,永明賠償佔優
8間公司比較,永明額外賠償保額的25%,屬於賠償條款最好的保險公司,提供每次最高港幣300,000萬賠償。但論原位癌的保障位置最廣的,則以保誠、安盛及泰禾較優勝。特別一提的是富通計劃,若乳房原位癌是需要全房乳房切除,賠償提高至保額的50%。


雖然永明保障的原位癌位只保障13個主要器官,但由於也提供乙結直腸、肝、肺、胃等普及位置,所以我們在這部份給予最高評分。另外,讀者可以看到保誠、安盛及泰禾,他們的保障範圍也是一致,可以看出市場優勢出現,自會有另一間保險公司模仿。相信保障調整就次數、百份比及最高賠償額仍有空間調升,優化了產品,自然需要調升保費。

癌症賠償次數及總賠償額,泰禾佔優
癌症賠償估算佔這類保單的首位,所以癌症如何保障會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以泰禾的保單賠償,無論在次數及總賠償額均較比餘7間優勝,還能提供額外保額10%作為標杷治療,癌症保障把關十足;其次是安盛新推出的愛護同行,當中的持續癌症賠償等候期縮短至1.5年,但缺點是如患者選擇了持續癌症賠償,3年後不幸癌症復發,也只可以為年月5%基本保額賠償提取,不能一筆過提最保額,同時可享最高240%基本保障額。


等候條件,安盛泰禾富衛富通優勝
只有永明不包括持續癌症病情,其餘7間都以3年為限,過了3年後若癌症持續,會提供另一次癌症賠償。參考癌症存活期5年為界,保單就癌症持續期3年為界,已比當初推出時3年為界但不包括持續癌症,是一大進步。但值得留意永明就癌症復只發額外保額25%賠償,如果計算及10年全護,賠償37.5%,及最多賠償1次。


8間市場佔比,AIA佔優,其次是保誠
參考2018年第一季新簽保單年化保費銷售數字,明顯AIA銷售最高,但若按年比較,升幅增長最大是富通,基數低亦是主因之一。筆者留意到2018年第一季友邦生意按年跌幅超過3成,比保誠、宏利的跌幅還要大。除了是基數大外,市場對產品周期適應力減低興趣亦可能是主因之一。


總結
比較保費、良性腫瘤、原位癌、癌症、賠償次數等,基於以條件分析,富衛、富通及泰禾整體上這部份較其較優勝,宏利、友邦及永明整體排中游位置。如果個別項目比較,可以參考以下圖表。圖表只設有第一名,不設第二及第三。


保險公司新簽生意: https://www.greatinfohk.com/transcation

引述保險顧問分享,讀者投保危疾時可以留意以下事項
  • 就癌症多次賠償保單,下一次及對上一次索償等候時間(ie. 3年),以及索償要求是否可以接受(1)擴產 (2)持續未痊癒 (3)另一新症 
  • 癌症及原位癌定義, 其中次級侵害性惡性腫瘤保障通常並不納入癌症定義中的一般非致命的惡性腫瘤,包括慢性淋巴性白血 病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有關介定,如TNM( 甲狀腺腫瘤 )、CIN( 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及RAI(主要用於白血病) 
  • 保單等候期,即保單生效後至一般時間發現的疾病都會變成保單不保事項,一般為60天至90天
  • 受保人存活期, 即受保由發現危疾至持續生存的時間,一般為14天至21天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Thursday, July 26, 2018

【肺癌】 標杷藥成效顯著,但後續醫療費用高昂


醫學界的突破
以前患上肺癌,差不多可以說是判了死刑似的,四期患者最長壽命也可能只得8至10個月*,在這期間,病人可能還要接受化療煎熬,只能減少病情惡化,但無法控制病情,醫生只能眼白白看著病人痛若,所能做的事情不太多。及後醫學界發現基因如EGFR及ALK對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影響,研究標杷藥對這類基因變異效果良好,令這類病人存活時間可以增至2年或甚至更長。

在香港頭號癌症殺手中,港人每年不幸死於肺癌人數約為4,000人,其中8成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當中超過一半為腺性肺癌(Adenocarcinoma) ,在部份個案中,發現基因突變如如表皮細胞生長因數受體 (EGRF) 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ALK) 基因突變,藥物治療出現了新突破,其中針對基因突變ALK,研究發現標杷藥成效佳,特別是**Alectinib,更能延長病人存活率,就肺癌四期病人服用後,可最少長達19.9個月,最多至數據統計時間內(第31個月)仍然未有惡化。

「與癌共存」 視晚期肺癌為慢性病
針對基因突變肺癌標杷藥成效相當理想,但問題在於,患者每月須支付約5至6萬的藥費,而且為控制病情,患者可能須要一直用藥,當中的負擔可想而知。同時因為肺癌在某一時間後便會適應某類標杷藥物,隨著醫學進步,當某類標杷藥失效後,便可能有另類標杷補上,形成肺癌可能以後會漸漸成為慢性,而非絶症。
資料來源: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治療首選
由於大多肺癌事前沒有明顯病徵,根據香港防癌會分享,大多發現個案均已屬晚期,增加治療難度,參考不同期數,治療也有不同方法。如已是第四期,主要是化療及標杷治療。
資料來源: 香港癌症基金會

保險準備
以前保險選擇不多,很多也只能提供危疾儲蓄保險,保額五十萬,可能年繳保費已要過萬,對於治療癌症根本屬於杯水車薪,只是感覺良好而已。若屬基因突變肺癌,標杷仍為首選一線治療,而且近年還有針對屬***「PD-L1蛋白高表達」(≥50%)的免疫療法,原理非直接攻擊腫瘤,而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也要所需一定費用。

由於治療肺癌進入新的醫療突破,佔八成肺癌也是NSCLC,當中一半屬腺性肺癌,若是ALK或EGRF基因變異,標杷藥物能大大延長病人存活率,未來面對肺癌由絶症變為慢性病,也是投保者在投保前要認真考慮的因素之一,長期醫治的後續治療費用,針對化療費用約2萬/月,標杷藥費用5-6萬/月,所以切記只側重於儲蓄回本,因為保額太低,有可能未必能有效針對長期治療所需的費用。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1. *四期患者最長壽命也可能只得8至10個月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LUNG.pdf

2. **Alectinib
研究證實新標靶藥延存活期 中大盼列入藥物名冊

2. ***「PD-L1蛋白高表達」(≥50%)
http://cancerinformation.com.hk/cancer_sub_new.php?nid=2

Wednesday, July 25, 2018

【調查統計】確診大腸癌多已屬二、三期,解構不同期數存活率。


臨床確診腸癌3期佔25.9%、二期佔23.7%

腸癌為港人頭號殺手,每年約有5,000病發數字,即每天約有13人發現腸癌。


引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梁雪兒教授:「 治療大腸癌的最佳時機是在其發病之前,即在腺瘤階段,可利用大腸鏡切除預防發病。一旦由腺瘤演變成癌症,便必須透過手術切除。病理學家會檢驗切除的組織以確定癌症擴散的程度,從而決定癌症的分期和治療方法。第一期的大腸癌可依靠手術完全治愈;第二期的大腸癌,因癌細胞已入侵大腸壁,因而有20-30%的復發機會;第三期的大腸癌,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復發的機會率高達50-60%,必須透過輔助化療以減低復發率。一旦癌細胞擴散至肝臟或其他器官,化療和標靶治療只能延長存活時間,完全治愈的機會率少於10%。 」

參考香港防癌會2009至2013年數字統計,對結直腸癌症進行分期的目的主要是確定疾病的程度及作為選擇臨床治療方案的參考,有關數據涵蓋超過80%的個案。 整體分佈情況為第I期佔9.3%、第II期23.7%、第III期25.9%及第IV 期22.3%; 在出現病徵而初次就醫時,直腸癌患者(11%)比結腸癌患者(8%) 較多屬第I期。大部分結直腸癌個案(94%)獲得組織病理學的確診,腺體癌(Adenocarcinoma)佔所有病例的90%以上。

很多感人的抗癌故事,其中我們抽取了3位城中名人,包括鄧達智、林利及李琳琳,他們發現腸癌已是二、三期,需要接受手術,其中李琳琳因為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更需進一步的化療,現在他們病情已受控制,可以過回正常生活,不用再受癌病折騰。

壞事不會好,是禍躲不過
鄧達智2014年因發覺得大便習慣改變,有時候便秘、有血絲,入院檢查後發覺是乙結腸癌二期,腫瘤直徑達三厘米,幸好沒有抗散迹象,最後他割了二十厘米的乙結腸,當中包括淋巴和脂肪,他表示瘦了最少十五磅。他在接受傳媒採訪時均言自己並不怕死,經歷過家姐胃癌過身,明白壞事不會好,是禍躲不過。

身經生死戰,心中閃正義光
林利2018年患上腸癌第三期,腫瘤達11cm,手術後肚皮有五處傷口,視患癌如「孭仔」,在「坐月期」忍痛連開三場騷的他,揚言不怕死,要用正能量克制癌魔。正如其歌曲《伴我啟航》歌詞一樣:「身經生死戰,心中閃正義光」。
>>林利腸癌三期<<

老公不離不棄,悉心照顧
6年前李琳琳患上腸癌1期,但經手術化驗後,證實是腸癌3期,而且已擴散至淋巴,半年內先後接受12次化療,老公姜大衛(John)停工照顧琳琳,不離不棄, John接受傳媒訪問時更表示:「嗰段時間我的確係好擔心,唯一可以做嘅就係共同面對。四十幾年感情,其實唔需要講出聲都知,大家都係冇咗對方唔得嘅!」

醫學進步,提升存活率
近年醫學技術進步,已大大提升腸癌存活率,手術後的化療、電療、標杷治療及免疫療法下,病人的選擇比以前更多,在部份専利藥到期後出現的仿製藥,更是病人喜訊,因為能把價錢大大降低,減輕病人經濟負擔。
資料來源: http://www.specialists.hk/tc/promote.php?id=2

資料來源: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ColorectalCancer.pdf (page 4)

參考資料:
如果打算投保危疾/住院保險,減少日後無必要的爭辯,讀者可以參考以下事項

1. 重要事實披露
投保前已知的疾病,不論是否痊癒,如果有懷疑,也應在投保書上填寫,最好附上報告紀錄給保險公司核保。如某某在投保前已有入院照腸鏡檢查,同時可能進行其他檢查,如上腹超聲波,抽血驗血色素、血糖,如果單寫了照腸境,而當時人認為報告正常而不提及在申請表上,可能會在日後進行其他索賠時出現問題。因為客人沒有披露重要事實,已構成這張保單是否生效存在,和之後客人進行索償是否和沒有披露事實的病情有關已不重要。

2. 加保/轉保時,不要以為新舊交接,舊保單便可以取消
如果舊保單上沒有"free conversion"/"conditional conversion"條款,胡亂取消舊有已生效保單,重新投保一份新的計劃,以為保障升級了,但可能倒頭來會是得不償失,因為保單不會保障已存在/已知疾病。

3. 保單條款詮釋
如果投保的是住院保險,要留意地方包括
  1. 入院是否需要指定時數或以上索償才獲保險公司受理
  2. 會否有部份手術、如腸胃鏡、白內障、乳房纖維瘤要指定在日間門診進行才可獲賠償
  3. 入院是否要經保險公司指定專科醫生轉介,若自行選擇專科進行相關手術,在術後手術索償會否變成無效
  4. 保單是否即時生效或是有等候期,特別是部份疾病的等候期
  5. 保單是否包括物料費用,如心臟支架、膝關節及眼球晶體等
  6. 如保障是每宗傷病計算(per disability),在保單生效後,如何厘定下一新症
  7. 如果是同一次手術,要進行多於一項手術,若以每宗傷病計算,是以這2次的手術費用較高者賠償,還是以2次手術賠償
  8. 每年續保,保費是以個人索償紀錄計算(individual rating)還是以整體年齡組別層計算(pool rating)
如果投保的是危疾保險,要留意地方包括
  1. 就癌症多次賠償保單,下一次及對上一次索償等候時間(ie. 3年),以及索償要求是否可以接受(1)擴產 (2)持續未痊癒 (3)另一新症 
  2. 癌症及原位癌定義, 其中次級侵害性惡性腫瘤保障通常並不納入癌症定義中的一般非致命的惡性腫瘤,包括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有關介定,如TNM( 甲狀腺腫瘤 )、CIN( 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及RAI(主要用於白血病) 
  3. 保單等候期,即保單生效後至一般時間發現的疾病都會變成保單不保事項,一般為60天至90天
  4. 受保人存活期, 即受保由發現危疾至持續生存的時間,一般為14天至21天
  5. 部份危疾如心臟病( 典型胸痛病史 、 心電圖變化、心臟酵素 CK-MB、 心肌鈣蛋白 T (Troponin T) 及或心肌鈣蛋白 I (Troponin I) ) 、中風( 最少多少個星期由註冊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確認、)、老人痴呆及栢金遜症的定義及所需文件要求。
  6. 阿耳滋海默氏症、柏金遜病、多發性硬化症最長保障時間,大部份只保障至60歲。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Tuesday, July 24, 2018

【友邦保險拒賠醫療索償及取消客人保單】爭議點: 影響承保決定的病歷資料


蘋果日報早2 日前報導客人楊小姐早於2015年投保了友邦至尊醫療計劃住院保險,並已向保險公司申報於2004年因耳患在澳洲及香港接受電腦掃描和服藥,並已康復。投保後翌年她患上腎炎,須住院10日,其後向AIA索償約16萬元醫藥費遭拒。AIA指翻查紀錄發現她於投保前兩年逾10次因耳石症向耳鼻喉科醫生求診,但沒申報,由於她沒申報「重要事實」,所以拒賠腎炎醫療費,並即時取消整份保單及退還已繳保費。

保險公司指出的原因是客人沒有披露重要事實,而客人的重點則在於腎炎和耳石症本是兩種不同及没關連的疾病,拒賠不合理。

就沒有披露重要事實,我們翻查保險投訴局案例,於2016/17年報也有類似個案,就一單關於危疾保險的投訴,爭議點在於影響承保決定的病歷資料,投訴局最終維持原判保險公司勝訴,認同保險公司無需為受保人沒有披露重要事實為理由,拒絶賠償申請,同時投訴委員會的意見

資料來源: http://www.icb.org.hk/files/ar_2016_17.pdf (頁數57)

保險建基於信任,保險公司信任保單持有人會對投保事項提供準確和真實的資料,此之謂「最高誠信原則」。投保事項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狀況,均是受保人認知範圍內的事實,除非受保人主動相告,否則,保險公司不會知道。因此,保單持有人有責任交代所有事實。

即使沒有披露的資料與索償的病症沒有關係,假如投保申請書上提供的資料不盡準確,保險公司也有權拒絶作出賠償,因為沒有披露的事實令保險公司無法作出公平及準確的核保決定。為免引起不必要的索償糾紛,投訴委員會敦促所有申請人在填寫投保申請書時,必須如實披露所有資料,即使不確定某些資料是否重要,最好還是加以披露。

投保險,顧問根本沒有批核權
很多時客戶在投保時,會問顧問相關病歷是否需要申報? 顧問意見只是經驗之談,最終核保權仍落在保險公司身上,還是要重覆一次,不肯定資料是否重要,並不等如不重要,還是要交給顧問在投保時一併交給保險公司核保。

投保填寫資料,客戶和顧問商量那個是否可以不報
如果已告知了顧問,顧問理應公平客觀解釋自己的角色位置,不應用自己經驗視為核保準則,決定資料是否需要申報,否則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同時客戶亦應明白顧問角色,不是顧問不專業,只是角色位置不同,顧問就是前線銷售人員,負責把申請及相關文件由客戶手中交給保險核保員,負責批核出單。


總結
保險公司指出的「沒有披露重要事實」是這個案件的關鍵,同時我們相信客戶是沒有存心欺騙保險公司故意漏報資料。但事實是今次事件,客人得不到應有的賠償,而且失去保障及留有保險拒保紀錄;保險公司被人標籤,留下壞印象。形成雙輸的現象,滿是負面留言。在今次事件中,誰人應負最大的責任? 客人? 保險公司? 還是該名理財顧問?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Monday, July 23, 2018

【演活黃蓉】相愛40載,63歲歐陽佩珊2017年9月不敵肺癌過身


資深藝員郭鋒太太歐陽佩珊,2017年7月9日,因肺腺癌離世,終年 63 歲。據郭鋒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他與太太今年(2017年) 4 月旅遊時太太疑似中風入院,並做了 3 次開腦手術,至第 3 次手術發現後腦有壞死組織,回港就醫後證實太太患肺腺癌,就算一直接受治療,但癌細胞太惡的關係,最終不敵癌魔,從發現至離世只有短短 3 個月。

報導指出,兩人結婚40載,雖沒有子女,但感情如膠似漆,對於愛妻離世,郭鋒坦言:「無論如何我都唔會開心!」

在香港,肺癌已連續多年成為港人殺手,2015年更奪去4,031人命,超越第二位腸癌人數接近一倍多數字。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及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著8成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當中超過一半為腺性肺癌(Adenocarcinoma) ,而歐陽佩珊便是屬於這種肺癌。腺性肺癌的亞洲女性大多是非吸煙者,而出現EGFR基因突變個案病發率佔整體肺癌個案多達5成。

肺癌4期 5年存活期不過5%
肺癌是無聲殺手,第一期(stage 1A)5年存活期超75%,但若擴散至第三期(stage IIIA),5年存活期會下降至10-35%,如進入Stage IIIB,存活期更降至只有5%或以下。

總結
醫學突破,但治療相關費用昂貴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及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中更有研究顯示大部份屬腺性肺癌(Adenocarcinoma),特別亞洲女性患者中大多屬非吸煙者。

針對EGFR/ALK肺癌標杷藥,藥費每月約5萬(自2011年起,醫管局可提供資助合資格人士購買標杷藥物);近年癌症免疫治療(immuno-oncology)是繼標靶藥物後,另一個醫學突破,但貴用同樣昂貴。

肺癌並沒有明顯病徵,建議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保持身體健康,若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針相關醫療開支費用投保,這類計劃一般保障已覆蓋由確診至免疫療法,及至相關舒緩治療費用。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但不保證,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如有任何問題,宜向專業人士查詢,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1. 香港癌症基金
2. https://www.immuno-oncology.hk/learn-about-cancer/lung-cancer/

Sunday, July 22, 2018

【2015年8月】沈祖堯任職醫生多年,首次接受麻醉手術切大腸瘜肉,恐化驗結果是癌。



我做了多年醫生,今天卻是第一次接受麻醉手術,回想感慨良多。

事情是這樣的。我一直以來推廣大腸普查,而國際指引說明所有五十歲以上人士,即使無特別病徵,都必須進行大腸檢查,以確定無患上癌症,並割除大腸內可能轉化成腫瘤的瘜肉。多年以來,我的團隊致力提倡每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或每十年一次結腸內窺鏡檢查(做法是把長約一點八米的儀器探進受檢者的肛門以檢視大腸情況)。

這個檢查我已做了千百次;我也經常在電視節目、報紙、會議等場合告訴公眾,大腸內窺鏡安全、有效,而且可說絕對無痛。但是,我卻羞於請同事替我檢查大腸,也擔心萬分之一機會出現併發症。

今年我剛過了五十五歲,再不可繼續逃避大腸檢查。我用膠囊內窺鏡檢查大腸。我悄悄地服下那可怕的清腸藥然後吞下膠囊內窺鏡。我告訴自己:「科技可解決我的難題,這樣就毋須尷尬,況且膠囊內窺鏡毫無風險。」

不幸的是,內窺鏡圖像顯示我的腸內有異物,必須取出化驗以防微杜漸。我反覆考慮了兩個月,終於下決心在今天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及瘜肉切除手術。

終於來到今天, 我領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我躺在醫院的床上,當上病人那一刻開始,我便失去了自主權。

今天,我在藥物的影響下昏昏入睡:氧氣管插進我的鼻孔、血壓計繞著我的臂、脈搏血氧儀夾著我的手指。直到我甦醒過來的一刻(假如我可醒來的話),我將對周遭的事情一無所知。我不曾把自己的性命這樣交託給別人;縱使我曾目睹這情景無數次,但它仍然令我驚悚。

假如醒不過來怎算好呢?我會去哪裡?接著會發生甚麼?這一睡可不是我以往每晚的酣睡。

今天,若醫生不停止供應麻醉藥,我決不能睜開眼睛。生命是一份你不能永遠擁有的禮物, 要好好珍惜保護。下次,當我向病人解釋腸鏡檢查的細節時,我要使他們更安心些。

其次,在生與死的疑惑面前,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重視的事情。預備檢查的那兩天,我喝下清腸藥,邊喝邊想:「如果發現腫瘤怎麼辦?我要如何安置家人?我的工作交給誰?我離開前要完成甚麼工作?」

我想我可能是過慮,但我的過慮也不是無因的。最近,大學一位資深教授無意中被診斷出患癌,另一位從不抽煙的醫學院同事則患上肺癌,他只是比我年長一歲。每天看見不少癌病新症,他們都和我年紀相約,有不少也是我的好友。

我跟太太說:「 說來有點奇怪,我漸漸覺得人生彷如大自然的四季,我們現在正值金秋。一眨眼,你和我就要走進人生的嚴冬,但我們都束手無策。 」

因此,我向自己承諾:充實地過每一天。把每天都看成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醒醒,教授,醒醒!」我聽見人們呼喊,睜開眼便看見太太、女兒、侄兒,以及我的外科醫生和麻醉師。感謝主,我回來了。

「緊記死亡將至是我作重大人生抉擇的準繩。別人的期望、自負、怕出醜或失敗等等,都在死亡前湮滅,剩下來的,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史蒂夫・喬布斯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着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聖經》詩篇九十:十至十二(摘至和合本聖經)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唯有關資料任何更改,一切以該公司或機構為準,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買賣前宜向持牌顧問查詢。
資料來源: 
1. 經濟日報
2. *截至2017年,聖德肋撒醫院網頁,費用為50百份比統計 
3. **東方日報 
4. ***癌症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Friday, July 20, 2018

老公戰勝肺癌一期 譚小環不離不棄


譚小環與老公蔡強榮(Eric)結婚十年,兩人極度恩愛,賣「魚蛋」事業更是經營有道,旺角、鰂魚涌、銅鑼灣及尖東,譚小環共手持四間小食店,Eric本來準備開足六間,讓譚小環打造「魚蛋王國」!可惜去年九月中,Eric因發高燒入院,順便做身體檢查,十月證實患上一期肺癌。

為全力勇戰肺癌,原定大計全面暫停,兩公婆決定慢活人生,小環說:「就算佢畀晒過億家財我又點?錢財身外物,親人健康就得,開心最重要,反而我愛佢多咗。」

日前傍晚,小環兩公婆就去銅鑼灣超市買餸打邊爐,開完刀不久的Eric,期間不時摸住右肺傷口位置,行路步速頗慢,小環則一直陪伴在旁。


肺癌一期

Eric意外發現生Cancer,兩公婆經歷人生低谷,Eric氣若游絲憶述說:「去年九月正值落手落腳將生意擴充大做,操勞到發高燒,出院後又病住做,直至有次陪老婆做體檢,發覺自己體重唔覺唔覺暴跌了廿磅,醫生朋友建議我做檢查,點知一照就見到肺部有八厘米陰影,後來再進一步接受正電子掃描,數據仲嚇人,恐怖到話係有機會患肺癌三期。好彩最後發現到源頭,是右下肺葉癌細胞兩厘米,好彩只係1A期,完全無擴散。」

最後做微創切除右邊上下肺葉的一半,開了四刀,最大的傷口約四吋,手術成功亦無需化療,現在復元進展理想,傷口已經不太痛,但就很只怕去人多地方,會給撞到傷口。Eric更戒了煙,每天早睡早起,所以精神好好。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唯有關資料任何更改,一切以該公司或機構為準,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買賣前宜向持牌顧問查詢。

資料參考
資料來源:
1. 東周網
2. *截至2018年2月,香港浸會醫院網頁
3. **截至2018年2月,仁安醫院網頁
4. ***衛生處、香港癌症基金會、文匯報、晴報、醫院管理局、都市日報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Thursday, July 19, 2018

2018全港各私家醫院檢查/手術五強收費


全港私家醫院,最多人接受的手術是腸鏡檢查,其次是胃鏡檢查,其中九龍聖德肋撒醫院就腸胃鏡檢查2016年出院人數高達12,983,比起分娩數字高出4倍。

近年腸癌已成為港人頭號殺手,加上政府大力宣傳推廣,令大部人,特別是年過60歲的人士更加注意腸、胃健康。如年過60的市民,一般家庭科醫生發覺病人腸胃不適,或是家族有腸癌歷史,也會建議病人盡早接受腸、胃鏡檢查,及早發現腸胃不適成因。參考去年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選先導計劃,對象61至70歲人士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的4,126病人中,進一步檢驗大腸鏡確實患癌的病人有264人,百份比6.4%。

雖則腸胃鏡在各大私家醫院中也佔頭五大,但參考出院數字及手術收費,讀者又會發覺大有不同。而且從數字上觀察,也大致可推測不同私家醫院主力的手術類型,如養和是主力婦科及眼科,難怪大多主力大角手的婦科醫生也在養和中可以找到。港島區聖保祿醫腸胃鏡數字遠遠拋離其他港島區私家醫院,除了價錢因素,可能和醫生掛單數目有關。

港島區最多人選擇入住聖保祿,其次是養和醫院,最貴收費是明德。
如果細看數字,港島區最多人入住聖保祿醫院,其中最多人接受腸胃鏡檢查,2015年錄得6,851出院人次,住院2.13日,平均收費港幣36,820。養和醫院,主力治療仍是和婦科病有關,其中頭五大手術依次分別是激光矯視(1,730)、刮宮手術(1,487)、陰道鏡檢查(595)、白內障手術(532)及剖腹分娩(138)。第三最多人選擇的是嘉諾撒醫院,最多入院接受的手術是刮宮手術(388),其次是腸胃鏡檢查(269)。最貴收費是明德醫院,大腸鏡日間門診檢查收費港幣27,000,如果剖腹分娩套餐價盛惠港幣122,769,是其他醫院的2倍價錢。最後是港安醫院 - 司徒拔道,出院人數不及養和及嘉諾撒多,但在頭5項手術/檢查排名中,佔了4位是和腸、胃鏡有關,可以看出該醫院主力仍是以腸胃鏡檢查為主。
九龍區聖德肋撒腸胃鏡數字全港之最 - 2016年出入院次數12,983
雖然還未有2017年全年數字,但若論走勢看,不排除會再出現新高。聖德肋撒的腸、胃鏡檢查以住院為主,留院2日半平均收費港幣22,000。播道醫院數字雖不及聖德肋撒,但也要主力提供腸胃鏡檢查的醫院之一。另一間浸會醫院,最多人選擇的是分娩服務,有603次出院人數,另外還包括乳房腫塊切除手術,2017年上半年已有305次出院人數,排第五位。
新界區醫院 - 較多人選用私院分娩服務
新界區2間私家醫院,頭5位中也有最多人選用的分娩服務,全年數字平均500宗。最多人選用腸胃鏡檢查,其中仁安醫院主力提供日間門診腸、胃鏡檢查,而港安醫院 - 荃灣主力為住院腸、胃鏡服務。

引申延讀

腸胃鏡檢查應屬那類型保險可進行索賠?

腸胃鏡檢查在住院保險中屬於小型手術,一般的危疾保險、儲蓄人壽保險均不能提供保障。

腸胃鏡是否要在日間門診進行才可獲得賠償?
醫院可提供日間門診服務,但近年部份保險公司收緊索償條款,不但受保人必須使用保險公司指定的網絡醫生,還要在日間門診進行該腸、胃檢查,才可獲得賠償。對比現行其他保險公司沒有這點要求,只要是醫療必需,無論在日間門診或是住院,均可獲得賠償。保費上分別不是十分大,唯一投保者要留意指定網絡醫生及指定手術要在日間門診才可理賠,是否合適自己,好處是賠償可能會比較足一點,但壞處是缺乏彈性及自主性,這點在投保醫療保險時可一併考慮。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唯有關資料任何更改,一切以該公司或機構為準,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買賣前宜向持牌顧問查詢。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Wednesday, July 18, 2018

【政府10年工程】79億補貼落實強積金取消對沖,勞資邊個得益會最大?


政府推動取消強積金對沖,預計動用79億,分階段補貼僱主遺散長期服務僱員,市場最大爭議在於僱主會否賺到盡,利用10年空窗期遺散該批僱員再重新簽回他們? 僱員又能否從中獲益,即刻馬上睇。

引述理財顧問楊妙玲分享,很多時看有關強積金的文章多數集中於講基金表現,當僱主選擇信託人又以銀行為主,原因可能是方便或者與有關銀行有貸款,甚少留意基金表現,可能是因為即時歸屬僱員關係所以覺得與自己關係不大吧!不過我有些公司客戶後來轉換過來是因為了解到基金的表現其實會影響他們,就是當他們要發放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時基金價值如果不足僱主需要補貼差額的。

說到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的對冲當然就會聯想到近日熱話「取消對冲」,先講講歷史為何當初為打工仔建立的退休計劃—強積金—要容許僱主可以從中提取作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的對冲?其實原因好簡單,政府要求僱主參與供款身為僱主的一方當然不贊成,因為會增加他們的經營成本,為了令他們願意供款給他們一些「甜頭」是正常的,尤其一些小本經營的公司的確有可能成為負擔。所以宏觀一點看其實這次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的對冲改變對於僱員來說是可以保住退休儲備的增長,但對於僱主來說的確增加了負擔。

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
根據《僱傭條例》,只要服務滿兩年而被僱主遣散僱需要發放遣散費給有關僱員,而如果有關員工服務滿五年而被遣散或遭到公司裁員,僱主需要發放長期服務金。有關長期服務金/遣散費的支付條件及計算方法,可以瀏覽勞工處網頁(www.labour.gov.hk),查閱更多資料。一般僱員自己辭職是沒有長期服務金的,除非並非因犯嚴重過失而遭解僱、年滿65歲或以上辭職、又或因健康理由而辭職、甚或身故。

現時的抵銷安排
法例規定,僱主可以利用僱主強積金供款所產生的累算權益,抵銷向僱員支付的長期服務金/遣散費。例子如下:

例子一:僱主部份 累算權益高於長期服務金/遣散費

例子二:僱主部份 累算權益低於長期服務金/遣散費
新方案下勞方可能較有利

政府建議主要有三點:
  1. 從實施日期起,取消強積金累算權益對冲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的安排,設立豁免安排,即實施日期前的累算權益仍可作對冲。
  2. 降低自實施日期起受僱引致的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由最後一個月工資的三分之二調低為最後一個月工資的一半。
  3. 自實施日期起十年內,政府會分擔僱主部份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開支。
例如:僱員服務兩年後被裁員, 遣散費 $20,000,僱主可從僱主部份的累算權益 $18,000:
其實無論僱主及僱員也想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這樣並無不妥當地方,個人覺得最好是平衡大家的利益,不過這也需要大家也作一些讓步,最後決定仍有待討論,大家悉目以待吧!
楊妙玲
Associate Partner
MBA, BBA, LUTCF, ExDipFP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湧港買保險 內地客投訴升55%


內地客湧港買保險,相關投訴亦趨增,去年錄得65宗,按年升55%。

有內地投保人在內地因子宮頸癌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保險公司以她未有披露曾行房後出血為由拒賠,事主投訴後得直,獲賠23萬元。

保險投訴局自2013年5月起,接受非本港居民投訴,單是去年接獲65宗個案,較前年接獲42宗增逾55%,較2014年的18宗更急增2.6倍。去年接獲的投訴個案中,有40宗已獲審理,包括2宗投訴得直,獲賠逾17萬及23萬元,另有4宗經調解後解決、7宗撤銷投訴,餘下個案投訴不成立。去年有一名內地女子投購危疾保險後,因子宮頸癌於內地醫院接受子宮切除手術,隨後向保險公司索賠,惟保險公司發現事主於投保1年多前,曾因行房後出血而求診,以投保時未有披露事實為由拒絕賠償。

事主向保險投訴局投訴,並指當時行房後出血,或因經期未完所致。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經調查後,認為看不到事主行房後出血的嚴重性及頻密程度,亦無證據指事主當日求診後有任何治療,界定為單一事件,裁定事主投訴得直,保險公司須賠23萬元。

另外,亦有一名投購住院保險的內地女子,入住本港私家醫院進行涉及黃斑病變的眼部手術,索賠時保險公司以她未有申報5年前曾因眼壓高於內地醫院求診為由,拒絕賠償。委員會調查後認為事主高眼壓問題已於投保前5年發生,及後亦未有證據顯示有跟進或治療,同樣界定為單一事件,保險公司終須賠17萬餘元。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Tuesday, July 17, 2018

卵巢癌三期擴散非盡頭

卵巢癌是香港女性第6大癌症,近4成發現時已第三或第四期,死亡率偏高。

有確診第三期卵巢癌的媽媽,為爭取更多生存時間陪伴幼子成長,接受名為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IPEC)的新療法,是香港首宗。

雖然有研究指HIPEC可減慢復發3.5個月及延長近1年存活期,但個案少,收費高。HIPEC可用於治療大腸癌及胃癌等,香港每年進行不多於10宗,今次是香港首用於婦科癌。

美籍居港人士Mary Coghill於一次抽血檢查後確診第三期卵巢癌,今年1月底接受手術前曾接受化療,她說接受HIPEC的原因很簡單,是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可以活得更久,陪伴兒子長大,及不用再飽受化療副作用之苦。

手術時間6小時,她接受HIPEC一天後,可慢慢下床,作嘔等副作用維持了一天;第3天她開始飲湯,兩星期後傷口癒合。

Mary主診醫生之一、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葉勁麟指,公院一般只進行靜脈注射化療,但副作用多;HIPEC是在傳統化療以外動多一次手術。醫生開始療法前須將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切清,再在病人處於麻醉狀態時,如「用滾水洗茶杯」般,透過42度高溫及直接灌化療藥進腹腔,溶液會在體內停留90分鐘。

他指HIPEC可加強化療藥滲透力及以熱力直接殺死癌細胞,故患者就算「腹膜出現擴散都不是盡頭」。

另一主診醫生、港怡醫院婦科腫瘤科名譽顧問吳東耀引述今年1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指研究人員9年內於荷蘭及比利時蒐集245位第三期卵巢癌患者,並將他們平均分成兩組,一組接受HIPEC,另一組則僅接受腫瘤切除手術。

患者跟進年期中位數為4.7年,結果發現接受HIPEC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比另一組高近1年;復發期中位數亦高3.5個月。

葉補充,HIPEC手術費用比一般腫瘤切除手術高10至15%;手術過程中患者會發燒,亦可出現肚出血及腎功能受影響。

何人適合進行HIPEC?吳東耀指,患者需屬第三期卵巢癌患者,並在接受三期化療藥後病情有進展,即癌指數下降及腫瘤縮小一半以上;經評估後可於1個月後進行療法。

他估計約7成第三期卵巢癌患者適合。據癌症資料庫,2015年本港有578宗卵巢癌新症,死亡人數有214人。

引述富衛理財顧問顏考汶指出,很多讀者有可能誤解以為要買一份好大保額的危疾保險才能得到充份保障,其實大部份住院保險,保費相宜,已可提供足夠保障,只要在投保前要留意一些保單條款,如以上案例,手術費用是每次計算還是每宗計算,賠償已可以好大分別。前者就算是同一部位進行多次手術,賠償額也會以每次計算,只要每次手術不過細項賠償上限,都可獲得足額賠償;相反,每宗計算,就算同一部位進行多次手術,賠償也只能受制於細項賠償上限。

再且,就算是要進行化療,大部份住院保險都有提供保障,一般大房計劃賠償上限每年100,000,如果怕擔心保障不夠,可以考慮另外投保一份癌症醫療保險,保障會更加全面,重點是保費較危疾保險平。

最後要留意等候期,部份住院保險是即日生效,有部份要過某一等候期,一般為30天,特別疾病為90至120天不等,讀者投保前要留意。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讀者有關其他問題,宜向相關顧問查詢,平台上意見不代表其他人士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資料準確,唯有關資料任何更改,一切以該公司或機構為準,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要約,買賣前宜向持牌顧問查詢。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Monday, July 16, 2018

【巨人理財】「你睇嚟非常蝕抵嘅事,往往變成非常着數」

超人李嘉誠白手興家,由資本不過6萬,經歷大半世紀東征西討,先後收購和記黃埔、港燈及高價出售Orange,資產過萬億,在上星期五在業績會後向外宣布退休,萬億元王國生意由大仔李澤鉅接棒,年逾90歲的他正退下來,引述 美國《紐約時報》形容李嘉誠退下來,象徵香港一個時代的終結——白手興家、走過香港前英國殖民地時代,發展成富甲大中華的人物。

過去每次業績會的另一焦點就是他的金句,不同時期的金句都令人津津樂道,其中他的至理名言唔知大家又記得多少呢?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001年引述論語,談財富看法)

「如果驕傲嘅心一直都有的話,遲早一定撞板」(1998年《傑出華人系列》)

「你睇嚟非常蝕抵嘅事,往往變成非常着數」(1998年《傑出華人系列》)

「逆境嘅時候,你要問自己條件夠唔夠,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力、節儉、有毅力、肯求知、肯建立一個信譽」(1998年《傑出華人系列》)

「有錢你唔係一定快樂,唔係百分之一百,但世界好多事無錢你做唔到。」(2016年彭博訪問)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亦用之有道」(2010年業績)

「如果話李嘉誠有幾分鐘時間同你傾人生,究竟行邊條路,相信我charge你幾多錢,你都會願意同我傾偈」(2011年業績)

對於他對保險的看法,也有自己的見解,引述媒體早前報導,李嘉誠說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是為家人和自己買充足的人壽保險,及為自己的子女及子孫買億元保險,確保他們世世代代也是億萬富翁。

很多人說跟到誠哥萬份之一,已不得了。跟誠哥買保險,應該唔難,但問題在於應該選那一類型保險才切合自己所需,讀者不妨參考以下資料。

1. 你買人壽保險的目的是什麼?

人壽保險最重要及最基本的目的,是在你身故後為你的家人或受供養人提供財務保障。

如果你有小孩、需供養伴侶、父母或親人、或你有債務(例如按揭貸款),你便可以考慮購買人壽保險。如果你不需在財務上支援任何人及沒有欠債,你或許並不需要人壽保險。如果你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希望為家人提供保障,但卻買了低保額、高儲蓄的人壽保險。在這情況下,萬一不幸早逝,賠償金額可能遠遠不夠家人未來的生活支出。所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買人壽保險的目的、所需的保障額及自己的負擔能力。

2. 你需要多少保額?

有些人簡單地用收入的10%買保險,也有些人直接買年薪10倍的保額。

但其實每個人情況不同,需要的保額也不同。你可以按實際情況計算所需的保額,例如計算你每月負責的家庭開支(包括供養子女、父母家用、按揭供款及其他家庭支出等),估計支付期之後得出總數,再扣減可動用資產(例如存款、股票、基金等),得出所需的保額。如果你已有其他保險(例如公司提供的團體保險),你可先了解有關的保障範圍,再整體考慮你的保險需要。

3. 你需要哪種人壽保險?

人壽保險一般分為定期、終身、及儲蓄三種。它們有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投保目的。

定期人壽保費較低、保額較高,但沒有儲蓄成分。投保人年紀越大保費增幅越高,可能變得難以負擔。

終身人壽保費在保費繳付期間固定,長線而言有儲蓄功能。由於保費較貴,可購買的保額相對較低,可能出現保額不足以保障實際需要的情況。有意使用紅利對減保費(詳情見下)選擇的人應注意有關風險。

儲蓄人壽有較高的儲蓄成分,但保費相對終身人壽更高,因此可購買的保額會更低,一般難以提供足夠的身故保障。如果你的目標是長線儲蓄而不是人壽保障,儲蓄人壽可以是一個選擇。但儲蓄保險的保費中有部分用作支付人壽保險費用,所以如果你不需身故保障,你亦可以考慮其他的儲蓄或投資途徑。

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保險需要,如果你需要較大保額,但預算緊迫,可考慮保費較低及保額較大的定期人壽。又或考慮結合定期及終身兩種保險一起使用,例如購買一份保額較低但保費可以持續承擔的終身人壽,再按需要加入較大額的定期人壽 (可以單獨投購或以附加保障形式購買),兩者結合以達到不同階段保障家人的目的。

4. 你知道什麼是保證現金及紅利嗎?

具儲蓄成分的人壽保單的價值分為保證(即「保證現金價值」)及非保證(即「紅利」)兩部分。保險中介人向你銷售具儲蓄成分的人壽保單時,會提供一份壽險利益說明書,當中列明各保單年度完結時的保證現金價值、預期紅利金額、身故賠償額及總保費。

保證現金價值是保單合約訂明之保證價值,每年的保證金額在保單內列出。紅利是保險公司決定派發之可分配盈餘,但派發與否及派發多少皆非保證,實際金額會每年在保單週年公布。可分配盈餘主要根據保險公司實際投資回報、索償紀錄及一般開支等因素而釐定,因此紅利金額並非保證,而且會因應公司政策而改變。實際派發之紅利或會低於或高於保單簽發時所預期之金額。


如何理解終身人壽保單的回報

在供款一段長時間後(例如15年),滾存的保證現金價值及紅利可能超過你繳付的保費。不同保單的保證現金價值、預期紅利及息率各有不同,所以計算出來的預期回報也不一樣。如果使用較高的紅利及息率計算,預期回報可能會看似十分吸引,但大家必須留意這是根據若干假設計算出來的預期數字。換言之,有關回報只是一個預期,並非保證可以達到。如果在短期(甚至中期)退保,不但達不到儲蓄目的,更會出現不能取回已繳納保費的全部金額的情況。

「紅利對減保費」要留意什麼

有些終身人壽保單提供紅利對減保費選擇,即在供款一段長時間後,預期的累積紅利可能足夠代繳保費。然而,由於紅利並不保證,有關紅利足夠代繳保費亦只是一個預期的結果。此外,以紅利對減保費會導致積存紅利減少。所以,積存紅利未必可以持續代繳保費,投保人仍可能需要恢復繳交保費。

儲蓄人壽須持有至到期日

投保人須持有儲蓄人壽保單至到期日,否則會構成損失。有些儲蓄人壽只需在保單最初幾年供款,例如保單期為8年,但只需供款3年,之後5年不需供款。但投保人仍須持有保單至到期日(即全期8年),提早退保會出現虧損,可取回之金額視乎當時的保單價值(即累積了多少保證現金價值及紅利)。

總結


投保任何保險,都要預計投入較長時間,用回李嘉誠其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你睇嚟非常蝕抵嘅事,往往變成非常着數。」

儲蓄保險,開始時間會是很蝕低的,因為大部份供款也給付變成別人的佣金,但只要堅持儲蓄,往往會發覺是很着數,除了有保障,還可以強迫自己儲錢,風險低,回報穩定。

醫療保險,投保了的保費是白交,但保障可以發揮最大就是有病、有意外的時候,睇嚟非常蝕抵嘅事,往往變成非常着數,因為保險為投保者提供了一定保障,減輕財務負擔,及可以有錢醫病。

資料來源:
1. 錢家有道
2. 蘋果日報

************
保險問題,超過100位專家免費解答,匿名發送問題,保障客人私隱。

copyright© 2016 Great Info Company Ltd | Email: cs1@gi-info.com.hk | Templateism | MyBloggerLab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