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Blog

Wednesday, June 29, 2016

危疾保險定義篇(心臟病)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相關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心臟病
它緊次於癌症、肺炎,香港第三大的頭殺手,2015年死亡人數6,159人,患病率年輕化,及患者佔比男性為多。

圖片來源: 香港衛生處

心臟病是一個統稱,其分類歸納為"與心臟及血管有關的疾病"
在危疾保險中,與心臟有關的其他疾病,包括
1. 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 心肌疾病(Cardiomyopathy)
3. 心瓣置換及修補
4. 心臟病(Heart Attack)

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根據衛生處資料,在各種心臟病當中,冠心病是引致心臟病 死亡的主因。這種心臟病的成因是膽固醇層在冠狀動脈內壁 積聚,令動脈管腔收窄,以致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導致運 動時出現心絞痛。與許多都市病一樣, 冠心病的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長期受壓及遺傳等。

檢視生活習慣
要治療冠心病,並非一味依靠手術及藥物,反而像一場「長期抗戰」。醫生會為患者檢討生活習慣,勸導他們勤做運動,及避免高脂及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疏菜及生果,並定期跟進病
情,防止病情惡化。若病情嚴重的話,醫生會透過藥物及介入性心臟治療技術,改善病情。現時,最普遍的介入性心臟治療手術,則是俗稱「通波仔」的球囊動脈成形術(又稱血管成形術)。其手術原理是以特製的心導管及支架,放進病人心血管
內,將被大量粥樣斑塊阻塞的心血管撐開,使血流回復暢順。現時,支架主要分為帶藥及非帶藥的。另外,為防復發,即使接受了「通波仔」,患者亦應遵從指示,在手術後至少1年時間內,服用阿士匹靈或抗凝血藥物,防止血小板集結成血凝塊。

保險公司理賠準則
不同保險公司會就理賠是否成立,會以冠狀動阻塞數目阻塞百份比(如某保險公司要求阻塞最少二條冠狀動脈及阻塞百份比達50%;另一間阻塞最少一條冠狀動脤及阻塞百份比達70%,兩間保險公司保費已有不同)而決定是否付合保單定義,從而保險公司作出理賠,這點讀者要非常留意,特別在選購危疾保險時,如果有家族病例人士,宜多加留意!

大多保險公司的危疾保險就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會於初期疾病作出保障,一般為保額的25%,上限會設定於某保障金額,如HK100,000至HK240,000不等。

圖片來源: http://www.eecp.com.tw/image/
資料來源: http://goo.gl/b5DMfi

心肌疾病(Cardiomyopathy)
肥厚性心肌最為常見
心肌病是心肌結構及功能改變導致的病變, 其中最常見的為肥厚性心肌症。其成因多為先天性的。所謂的肥厚性心肌症,其實是指心臟連接大動脈入口的肌肉肥厚,引致血液受阻,未能順利泵入大動脈,可能令患者出現心律不正的問題。不少患者毫不發現任何病徵,不過,一旦他們情緒激動,或進行劇烈運動,心跳加速,便有可能引致心肌血管栓塞,有死亡風險。

壯年人士猝死主因

有研究估計,每500人當中,便有1人帶有此病的基因。因此,有別於其他心臟病,肥厚性心肌症的患者多於青壯年時期發病,是不少壯年人士運動後猝死的主要原因。由於此病可能毫無徵兆,必須透過定期檢查,來及早發現患病。現時,有藥物及手術可以縮小肥厚的心肌。另外,患者也可以安排心臟除顫器,若心跳紊亂,除顫器能即時釋出電力矯正心跳頻率,同時有起搏作用。除顫器是置於皮下的,一般可用上5至8年,視乎使用情況而定。

保險理賠準則
不同保險公司會就心肌病的程度而作出理賠,當中大部份保險公司會參考美國心臟協會, 紐約心臟協會的準則而作出賠償,一般要到四級才會作出理賠。讀者可能會問,四級程度即代表病情如何? 以下資料可作參考:
『心臟衰竭是心臟疾病的最後階段,而其嚴重度則依紐約心臟協會分類可由輕度至重度分為四級。心臟功能區分為I、II、III、IV四等級,第I級輕度功能障礙,第II級為中度功能障礙,第III、IV級為嚴重功能障礙。』

資料來源: http://www.thehealthdb.com/content/934/

存活期
一般危疾保險也會要求有存活期,即表示發病後要存活時間,一般為90天至180天,所以若不幸患上心肌病同時程度達致四級以上,才能作出理賠,因心肌病而作出理賠,要求非常高! 由於危疾保險是賠償投保人在生不幸患上危疾後的醫療費用,所以若投保人不幸患上危疾而未能於存活期內生存,便不符合保險賠償要求,但現在大多的危疾也會包括人壽在內,已覆蓋萬一不幸因危疾離世,受益人也能得到保障,當然保費也會較高一點!

心瓣置換
心臟主動脈瓣狹窄是長者常見心臟疾病之一,過往只能透過傳統開胸手術替患者植入人工心瓣,但年長的病人接受開胸手術風險高,並非人人適合。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副教授林逸賢表示,主動脈瓣狹窄是最常見的心瓣疾病,65歲以上、患主動脈瓣鈣化、高膽固醇及正接受放射治療等,都是致病的高危因素。外國研究顯示,約3至5%的75歲以上長者患有主動脈瓣狹窄,中大推算本港至2018年,將有61,500名長者患有此病,較多長者居住的新界區會成為重災區,高危長者數目接近32,000人。

不同保險公司對定義有所不同,如某某保險公司只保障心瓣置換,但某某保險公司可接受心瓣修補,讀者投保時宜多加留意!

費用
新舊人工心瓣置入手術比較

-新微創手術-
病人康復情況:只需在深切治療病房住一晚,一周後可康復出院
併發心跳慢風險:10至15%
術後30日死亡率(外國統計):10%
手術費用:25萬元(公立醫院屬自費項目)

-傳統開胸手術-
病人康復情況:要入住深切治療病房一至三日,要住院兩至三周,一至兩個月後才康復
併發心跳慢風險:5%
術後30日死亡率(外國統計):20%
手術費用:在公立醫院無額外費用
資料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1222/15915833

心臟病(Heart Attack)
若未及時搶救 死亡率高
我們不時從電影或電視中,看到有人受刺激後心臟病發,摀住胸口,痛苦地倒下的情節。其實,所謂的心臟病發,是指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因缺氧而壞死,若未能及時搶救,死亡率極高。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膽固醇高、糖尿病及家族病史。高危一族的冠狀動脈容易硬化,令血管表層脫落或撕裂,刺激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心臟血管。

本港六成心臟病死亡個案「元兇」一旦血管被完全堵塞, 患者就會發病,出現心絞痛、頭暈、氣促、冒冷汗等先兆,若5至10分鐘內仍未得到適當的治療,就有可能失救死亡。醫學
界估計,本港約六成的心臟病死亡個案,都是由急性心肌梗塞引發。


要治療心肌梗塞,醫生會先鼓勵病人控制風險因素如肥胖等,並考慮處方藥物, 若病情嚴重, 則可能要進行手術。現時,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為俗稱「通波仔」的球囊動脈成形術(又稱血管成形術),而支架可分為帶藥及非帶藥兩種。

通波仔手術必須於醫院的心臟導管室,好處是不需作開胸手術,並於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醫生會先注射顯影劑,並利用X光技術來進行心臟血管造影,判斷血管閉塞的嚴重程度、位置及最佳的手術方法等。手術時,醫生會於患者的手腕或大腿腹股溝動脈介入,將導管植入血管閉塞的位置,再將導管的氣囊擴張,從而擴大血管的直徑來改善血液的流動問題。

若血管閉塞的情況同時出現於多個位置時,其實是可以一起處理;醫生有時亦會利用一些輔助儀器,如高速旋磨鑽、過濾器或血栓吸取器等。現時大部分的通波仔手術都會植入支架,當中超過九成患者選擇藥物塗層支架,可大大減低血管閉塞復發的風險,手術時間亦只需約一至兩小時,手術成功率高達99%。


費用
現時,按金收費以病情劃分為五級,由一萬至四萬八千元不等。病人使用傳統金屬支架,最高收費為四萬八千元;而使用滲藥性支架的病人,除要付所屬級別的按金外,還因應支架數目額外付按金,首支為二萬二千元,其後每支另加二萬元。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不過,若果病情嚴重,無法「通波仔」,則要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方法是將胸部或小腿的健康血管,移植並連接到冠狀動脈未被阻塞的位置,以回復正常血流。
搭橋手術會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醫生會於患者的胸部剖開,心臟功能會暫時停止,由心肺機代替循環來供應全身的血液。醫生會將新的血管連接大動脈與心臟,從而形成一個繞過問題血管的橋樑,使血液無須經過舊有的狹窄血管,令血液能重新正常供應。

通常會由患者的大隱靜脈、左右內乳動脈或前臂的繞動脈取出血管,移植到心臟連接主動脈及冠狀動脈阻塞的遠側。一般而言,病情比較嚴重的病人才需要這創傷性較高的搭橋手術;而於同一次的手術內,可能需要從身體各處取得數條血管進行移植,但一般不會影響身體機能。

手術後需要留院五至七天,而且必須注意的是,搭橋手術並不能根治冠心病,所有新移植的血管及其他血管,都有機會出現再度收窄或阻塞的可能。

保險理賠準則
大部份保險公司也會按以下作理賠安排
1. 典型胸痛病史;及 
2. 心肌梗塞特有的新的心電圖變化;及 
3. 心臟酵素上升

資料及圖片來源: 
http://www.surgical.hk/cardi/disease.html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005/00176_043.html

總結
心臟病作為香港第三頭號殺手, 小篇好不容易把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和保險連結,目的希望能令讀者更易於明白保險中,對心臟有關的危疾有多一點理解,及明白保險公司的理賠準則,醫療費用不斷提升,讀者特別宜在投保危疾保險前,宜多加留意保障是否足夠,及相關條款是否合適自己要求,最重要的還是看清楚細節內容!


Tuesday, June 14, 2016

危疾保險定義篇(癌症)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相關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癌症
目前,本港的十大癌症為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胃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鼻咽癌、子宮體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醫學界普遍認為,港人飲食習慣漸趨西化,加上欠缺運動、煙酒等不良習慣,大大增加了癌症的發病率。癌症的治療方案主要為手術、化療及電療。近年,醫學界一直努力不懈,研究新的治癌方案,如微創手術、標靶藥物、伽瑪刀及數碼導航刀等,不但減低手術的創傷性、藥物的副作用,更提高了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增加治癌的成功率,同時也減輕患者治癌期間所承受的身心痛楚。

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在過去10年間, 癌症個案的數字持續上升。在2012年, 男性癌症患者多達14,267名, 女性則有13,581名, 男女比例為1.05:1。至於死亡數字,醫管局分別錄得7,933名男性患者及5,403名女性患者死亡。

資料來源: 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3年

保障範圍
一種惡性腫瘤,其特徵為惡性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蔓延及侵襲身體其他組織。癌症應由惡性病變組織學的病理報告確認。

小貼士
保險公司通常不是所有癌症都受保障(因為部份會由原位癌中賠償),由於正常人不會識得問,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要處理理賠時才認真研究,可能已經太遲。所以筆者列出一般不保範圍,等讀者可以在決定投保危疾保險前對癌症保障有更深入理解,方便作出合適自己的選擇。由於每間保險公司列出的範圍有所不同,所以以下可以作為參考之用

不保癌症項目:
1. 所有腫瘤經病理組織學分析為良性、潛在惡性或發育不良;
解說: 良性不保障
2. 任何非侵入性的原位癌;
解說: 原位癌不保障
3. 除惡性黑色素瘤以外的任何皮膚癌;
解說: 黑色素瘤以外的地方不保,但最常出現的皮膚癌為基層細胞(Basal cell)癌(最多)、其次是鱗狀細胞(squamous cell)癌、最後是黑色素(melanocytes)瘤(最少,但最危險)
資料來源: http://goo.gl/eAsWsI
4. 與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同時存在的所有腫瘤;
解說: -----
5.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 I、CIN II或CIN III)或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
解說: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英語: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也稱宮頸非典型增生
(英語:cervical dysplasia)或宮頸間質瘤(cervical interstitial neoplasia),是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鱗形細胞原位癌的總稱,也是宮頸浸潤癌的癌前期病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並非癌症,也能夠治療。絕大多數的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病情穩定,但是少量病例會惡化為宮頸癌。引起CIN的主要原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在宮頸部位的慢性感染,特別是高感染度的16或18型HPV。

資料來源: https://goo.gl/KqPemb
6. 分類為T1aN0M0、T1bN0M0或FIGO 1A、FIGO 1B的卵巢腫瘤;
解說: 即TNM或FIGO不屬保障範圍
7. 在組織學上TNM分級標準級別為T1a、T1b、T1c或與其他分級標準相當或較低的級別的前列腺癌;及
解說: 即TNM不屬保障範圍
8.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於Rai第三期。
解說: 白血病(Leukaemia),也稱血癌,泛指與血液及骨髓相關的癌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也包括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及骨髓腫瘤等。

白血病是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宗新症。與大部分其他癌症不同,幼兒與年輕人均有機會患上此病。

白血病並非絕症,而且是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不同種類的白血病有不同的療法,正確的治療方法能夠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復機會。即使不幸患上,認識治療方法,學習治療期間與之後的護理調養,也有助加速康復和預防復發。
資料來源: http://goo.gl/G51wX1

招募:
醫生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部份保障細項可能不是每個讀者都能理解(包括成因、診斷、跟治及預防方法),如果閣下能無私分享,幫忙指正解說,請聯絡我們GI團隊(waksmanlow@gi-info.com.hk),為健康一同出一分力!

理財顧問
我們希望閣下能夠提供你們的專業,小編知道不同保險公司對癌症的定義也可能不同,如果發覺閣下公司對癌症定義有更好/不同的,不妨分享給我們讀者認識,謝謝無私分享!

為方便讀者跟進閱讀,請暫不要分享其他危疾保障住,因為我們會在往後文章再作討論!




Friday, June 3, 2016

安公司癌X及中風治療保障/癌X治療保障II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相關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矛盾.導航
很多時,筆者心中也分不太清楚,於客人心目中,保險產品還是服務質素才是最重要?同時,發覺很多出色的理財顧問,不是才多博廣,而是默默耕耘;相反,筆者身邊不少曠世奇才,為保險而裝備了很多很多,但還是不及其他理財顧問做得好,多是留於孤芳自賞,任由時間歲月流逝,停留在自己的空間,不能和市場接軌......

用心.真誠
我們希望能成為你們的伯樂,令你們找到合適的客戶,為已有一定客量的理財顧問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可以幫到客戶找到他們心目中的理財顧問,因為我們相信「用心.真誠」,才能找到理財顧問的使命,找到幫人的真諦!

見到很多理財顧問,最後也為客人理財上的好朋友,甚至是友情路上的好朋友,產品可能只是輔助,用心服務才是成功的致勝關鍵......我們能做到的,只是把相關資訊給目標客戶閱讀,但客戶最終會否選用理財顧問服務,還是要看你們的緣份吧......

最早推出
早於10年前,筆者認識到危疾保險的時候,心裡暗想,如果可以不用因為保障癌症才選擇投保危疾保險,而是有一份專為癌症而設的癌症保險,便可以再省一點保費,而且亦可以買到自己心中所需的。早於數年前,這樣的產品於安公司面世了,隨後便有不同的保險公司相繼推出,有福的是客人了,間接令保險公司多了更多生意,可謂雙羸局面。今天安公司把早前推出的癌X治療保障停售,升級為癌X治療保障II,把舊有的內容提升了保額,令到產品更加有競爭力。

市場首創
同時於危疾保險和癌症保險中,加了一個新產一品,「癌X及中風治療保障」,相信暫時是市場首創的,產品的形成,滿足了對癌症保障及中風保障的客戶,相信這樣的組合可以變化更多不同的產品,會為日後危疾產品設計的主旋律,衍生更多不同的combination。

等候期60天,最短!
對比其他同類型的產品,安公司的等候期只是60天,即表示投保後60天內中現的疾病,保險公司也會不保障的,坊間一般為90天。其他保障內容,讀者可以按下以連結查看
https://goo.gl/SZBvpv 
----------------------------------------------
優惠- 「愛共賞」推廣計劃
於 2016 年 5 月 3 日至 2016 年 8 月 26 日期間,凡成功投保癌X及中風治療保障或癌X治療保障 II 之基本計劃或附加契約,即有機會獲享一個月之保費回贈!
----------------------------------------------
GI平台為一站式理財服務
由於我們不接受客戶直接投保,理財顧問如有興趣成為我們一份子,在獲取客人同意後,我們會把查詢個案轉介代理跟進。就有關以上文章,我們歡迎相關理財顧問留言或電郵你們有關資料給我們,方便我們日後用來作客戶轉介服務之用,請附上閣下咭片,方便我們核實身份。費用暫時全免!

copyright© 2016 Great Info Company Ltd | Email: cs1@gi-info.com.hk | Templateism | MyBloggerLab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