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Blog

Wednesday, March 25, 2015

危疾保險比較(友邦、宏利及保誠保險)2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筆者為了不令讀者失望,今次為大家分享的一次性的危疾保險內容,你們的"like"是會得到回報的!


產品特點

小結:
AIA: 

泰然安心保2 
於54歲的時候,累積回報率約114%。

進泰安心保
於54歲的時候,累積回報率約95%。

Manulife: 
於54歲的時候,累積回報率約17%。

Prudential: 
於54歲的時候,累積回報率約78%。

AIA
泰然安心保2


1. 保障1種早期危疾、6種原位癌(只限女性)、2種非嚴重危疾、53種嚴重危疾(分為5大類)

甲. 嚴重疾病


第1類 - 癌症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第5類 – 其他嚴重疾病

以上第一至第五類,只限賠償一次,即保額100%。 

注意:
i) 早期危疾,最高賠償為保額的20%,而不超過240,000,每項可賠償一次,直至保額100%為止。

ii) 非嚴重危疾
- 須作手術之腦動脈瘤: 最高賠償為保額的50%
- 早期甲狀腺癌(TNM評級為T1N0M0級別),最高賠償為保額的20%,而不超過240,000。

iii) 女性原位癌最高賠償為保額的20%,而不超過240,000。

AIA
進泰安心保


1. 保障35種早期危疾(包原位癌)、1種非嚴重危疾、53種嚴重危疾(分為5大類)

甲. 嚴重疾病


第1類 - 癌症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第5類 – 其他嚴重疾病

以上第一至第五類,只限賠償一次,即保額100%。 

注意:
i) 早期危疾,最高賠償為保額的20%,而不超過240,000,每項可賠償一次,直至保額100%為止。

ii) 非嚴重危疾
- 須作手術之腦動脈瘤: 最高賠償為保額的50%
,最高賠償為保額的20%,而不超過240,000。

iii) 原位癌
若受保人首次被診斷於受保器官群組罹患「原位癌」,可獲支付預支保額的20%。而受保人其後被診斷於另一不同 的受保器官群組罹患第二次「原位癌」,可獲支付第二次預支保額的20%。此兩次的賠償總額以個人計不得超過 $240,000。

保誠-終身危疾保

1. 保障17種早期危疾及52種嚴重危疾,並分為5類。

2. 疾病組別 保障限額

第1類 - 癌症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第5類 – 其他疾病

注意:
i) 若就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提出第二次索償,有關治療的主要冠狀動脈的收窄或阻塞位置在此疾病首次索償時的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其狹窄程度為不多於60%。第二次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索償將計算在每張保單最高3次之預支賠償總數。

ii) 其他預支賠償,為保額的20%

iii) 原位癌(包13 種)
若受保人首次被診斷於受保器官群組罹患「原位癌」,可獲支付預支保額的25%。而受保人其後被診斷於另一不同 的受保器官群組罹患第二次「原位癌」,可獲支付第二次預支保額的25%,最高賠償為三次。

宏利-自在生活危疾保 20

1. 保障6種女性原位癌、1種非嚴重危疾及60種嚴重危疾,並分為5類。

2. 疾病組別

第1類 - 癌症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第5類 – 其他疾病

第一至弟五類,100%

注意:
i) 血管成形術及其他冠狀動脈疾病之創傷性治療法,最高賠償為保額的20%,最多只支付一次。

ii) 原位癌
若受保人首次被診斷於受保器官群組罹患「原位癌」,可獲支付預支保額的20%,最多只支付一次。

總結
危疾多重保與危疾保險不同,從字面上應可以估計得到,要麼可獲多次保障,保費的付出自然會比一般危疾保險貴,保險約為一般危疾保險的一倍。但若果從儲蓄回報率計算,讀者會發覺一般危疾保險的累積回報約比危疾多重保高約30%或以上,Manulife除外。

要注意,只有保誠-終身危疾保及進泰安心保才會包括預支保障能覆蓋大腸、直腸、肺及肝,其他的保險公司計劃只包括女性原位癌,當中宏利的保障只會去到投保人75歲時便完結,這點亦解釋為何宏利保費會比較平一點。

最後,由於AIA出了的兩個計劃,想回報大的泰然安心保2,想保障大一點的,可以考慮進泰安心保宏利保費最平,保障亦可以接受,只是不足之處在於保障年期去至投保人75歲及累積回報最少。而保誠保險,筆者認為介乎AIA與Manulife中間,觀點角度不同,投保亦可因而選擇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一點的是,危疾多重保對比危疾保險,保障次數多,累積回報比較少,讀者宜留意!

以上資料筆者並不保證正確無誤,資料來自保險公司網站及只攝取部份來作比較,如有需要,讀者可自行到以下連結查看更多資料。

Monday, March 23, 2015

危疾保險比較(友邦、宏利及保誠保險)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筆者用了三間市場常用的危疾保險作讀者參考,包括友邦、宏利及保誠保險。其中,筆者用了女性、非吸煙及投保港元500,000為例字作以下參考


產品特點


小結:
AIA: 於54歲的時候,回率約35%。

Manulife: 於54歲的時候,回率約57%。

Prudential: 於54歲的時候,回率約78%。但若計及副計劃保費,回報即為46%。

AIA
多重進泰安心保


1. 保障39種早期危疾、1種非嚴重危疾及53種嚴重危疾,並分為5類。

2. 疾病組別保障限額(原有基本保額之百分比)

第1類 - 癌症 300%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100%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100%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100%

第5類 – 其他疾病 100%

3.當首次嚴重危疾索償後,若受保人在85歲前不幸再次罹患嚴重危疾的其中一項,每次將可再獲支付危疾保障,惟須符合以 下條件:

(i) 相關嚴重危疾的診斷日期或接受相關手術的日期,為緊接上一次疾病的診斷日期或接受手術日期後超過1年,但倘若緊接 上一次疾病是不能獨立生活或末期疾病,則相關危疾的診斷日期或接受相關手術的日期,應為不能獨立生活或末期疾病 (視屬何情況而定)的診斷日期後超過5年。 就疾病組別第4類的嚴重危疾而言,除上述(i)項外,該危疾的診斷日期或接受手術日期應為任何緊接之對上一次癌症 的日期後超過5年;及
(ii) 就第二次或其後之疾病組別第1類的癌症作出索償,除了上述(i)項外,該癌症必須在此緊接之對上一次癌症(無論是 相同或不同器官)相關的五年癌症等候期屆滿後發生:

(iii) 在「5年癌症等候期」內受保人並無出現下一次癌症的徵狀、病徵或曾作出診斷,由適當之專科註冊醫生確定及經臨床、 放射結果及細胞組織分析為證。 若第二次或其後之癌症發生於不同器官,由緊接之前的癌症診斷日期起計算; 或 若第二次或其後之癌症發生於相同器官,經治療後,由再沒有出現癌症的任何徵狀、病徵(並有臨床或影像證明)之首 日起 計算;

(a) 若第二次或其後之癌症發生於不同器官,由緊接之前的癌症診斷日期起計算; 或

(b) 若第二次或其後之癌症發生於相同器官,經治療後,由再沒有出現癌症的任何徵狀、病徵(並有臨床或影像證明)之首 日起 計算;

在「5年癌症等候期」內受保人並無出現下一次癌症的徵狀、病徵或曾作出診斷,由適當之專科註冊醫生確定及經臨床、 放射結果及細胞組織分析為證。

保誠-終身危疾保+附加多重保
1. 保障17種早期危疾及52種嚴重危疾,並分為5類。

2. 疾病組別 保障限額(原有基本保額之百分比)

第1類 - 癌症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第5類 – 其他疾病

癌症可以支付次數最多二次,全保單可支付最多三次。

3.當首次嚴重危疾索償後,若受保人不幸再次罹患嚴重危疾的其中一項,每次將可再獲支付危疾保障,惟須符合以 下條件:

(i) 每次賠償來自不同組

(ii) 其後被診斷的嚴重疾病須與緊接之前獲得賠償的嚴重疾病之診斷時間至少相距一年;及

(iii) 及就每次嚴重疾病保障賠償,受保人須在診斷日期後仍然生存最少達30日

於獲取任何癌症賠償後,受保人須於「五年無癌症期」**過後,方可就癌症組別或與主要器官及功能相關的疾病組別 所列的嚴重疾病再度申請賠償。如再度申請賠償的受保嚴重疾病是與心臟相關的疾病組別、與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組別 或其他嚴重疾病,則須與緊接之前獲得賠償的癌症之診斷時間至少相距一年。

**「五年無癌症期」必 由受保人之相關主診西醫專科醫生在整個五年期內以臨床、放射學、組織學及實驗室檢驗報 告作依據,以證明過去五年內沒有任何癌症徵狀。「五年無癌症期」是由癌症療程完畢日起計算。療程包括任何手 術、化療、電療、免疫療法、單克隆抗體療法或其他由主診專科醫生指定的慣常癌症療法。


宏利-樂活無憂危疾保
1. 保障16種早期危疾、3種非嚴重危疾及60種嚴重危疾,並分為5類。

2. 疾病組別 保障限額(原有基本保額之百分比)

第1類 - 癌症 300%

第2類 - 與心臟相關之疾病

第3類 - 與神經系統相關之疾病

第4類 - 與主要器官相關之疾病

第5類 – 其他疾病

第二至弟五類,200%

3. 當首次嚴重危疾索償後,若受保人在85歲前不幸再次罹患嚴重危疾的其中一項,每次將可再獲支付危疾保障,惟須符合以 下條件:

(i) 除了突發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及中風可獲兩次嚴重危疾賠償外,其他非癌症類別之嚴重危疾只 可獲一次嚴重危疾賠償,並受限於危疾賠償限額及索償等候期之要求。

(ii) 其後的嚴重危疾索償與之前一次獲危疾賠償的嚴重危疾的診斷日期的時間最少必須相隔一年。

(iii) 曾獲危疾賠償的嚴重危疾為癌症,任何其後之癌症的診斷日期必須於五年癌症等候期^後,方可獲危疾賠償。

^五年癌症等候期 五年癌症等候期是指由最近獲賠償之癌症索償相關的首次診斷日期起計算與以下日子相隔至少五年: 

(i) 其後屬不同病理學及組織學類型(無論是發生於相同或不同器官)之癌症索償的相關首次 診斷日期;或 

(ii) 最近獲賠償之癌症索償相關的癌症復發或擴散的首次診斷日期,而該癌症曾經完全緩和 (該狀況須由專科醫生提供臨床、顯影、化驗報告作依據)。

總結
三者間保障結構非常相似,但整體來說,筆者看的的是保障、其次是儲蓄回報及保費年期及結構等。在這裡,筆者相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很視乎讀者眼球放在那裡,如果是男性的話,筆者覺得AIA的預支保障能覆蓋大腸、直腸、肺及肝,會比較好一點。

如果是女性,預支賠償已包括了女性器官,而且還包括頭五年每年身體檢查,相信亦非常足夠。

最後,由於AIA的總保障的700%,對比宏利的500%及保誠的300%多,故儲存回報在精算師計算風險時已考慮在內,因此AIA的回報會比較低一點,這亦是AIA設計計劃時考慮重保障多於重儲存,未知這是否叫"一分錢,一分貨"?

以上資料筆者並不保證正確無誤,資料來自保險公司網站及只攝取部份來作比較,如有需要,讀者可自行到以下連結查看更多資料。
AIA
www.aia.com.hk

Manulife

www.manulife.com.hk

Prudential

www.prudential.com.hk





Thursday, March 5, 2015

買住院保險,有點的地方claim唔到?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提起醫療住院保險,筆者會第一時間想起保柏(BUPA),除了廣告成功,深入民心外,其早期主攻醫療保險市場,方向清晰,加上本地政府醫療架構連番發生醫療事故,令市場更加關心本地政府醫療是否可以提供足夠及安全的服務水平,進而更多有能力負擔的人,寧願花費多少少,非大病大痛,多會選擇入住私家醫院,除了時間可以省外,還有是因為大多坊間的醫療保險也可提供足夠的醫療保障,當然在大病當前,一般的醫療保險是有每年賠償上限的情況下,大多會選擇返回政府醫院醫病,除非購買的是國際醫療保險計劃( international medical plan),一般購買的醫療保險計劃,如bupa care pro,有可能在發現大病的情況不夠足額賠償,這點讀者宜留意!

1. 是否所有本港私家醫院也獲保障?
就以保柏為例,計劃內包含的本港醫院有嘉諾撒、香港港安、浸會、養和、聖保祿、聖德肋撒及仁安,要注意,荃灣港安及香港區明德唔包。

2. 住院保險,是否也包入院前及出院後的門診謢理?

不是所有住院保險也會包括入院前的門診謢理,但大多也包出院後的門診謢理,讀者購買前宜留意。

3. 如果日間小手術如照腸鏡或胃境,住院保險是否也可保障得到?

筆者有留意坊間的大多住院保險,也已包括日間小手術,故如買了住院保險,未必一定要住院,也可獲得賠償。

4. 醫生巡房費用,是否已包括住院保險內?

不是所有保險也一定包醫生巡房費,筆者有留意到保柏的住院保險中,如果因手術而引起的醫生巡房費,保單是不會獲得賠償的,言則只有入院進行非手術治療才可獲得賠償。讀者宜在購買保險前查看清楚。

5. 是否一入住醫院,住院保險便可即時受保?

不是。因為有部份保單會寫明要留院若干小時才可獲得保障,這點非常重要,在投保前要問清楚。

6. 會否因住年索償過多,而來年續保,保險公司會有可能加價?

住院保險有分是以個別保費計算或以整體保費計算,即每年保費調整會按過住投保人的索償記錄而調升保費,但保費在投保人投保時,保費一般會較以整體保費計算的住院保險平,但若投保人於索償過後,保費由可能因而會變得比較貴,讀者宜注意這點。

7. 住院保險是否有儲蓄成份?

大部份住院保院也是沒有儲蓄成份的,即如果投保人取消保單,是不會拿到任何戶口價值的。

8. 一般身體檢查,住院保險是否也可獲得賠償?

很多時,投保人也會以買住院保院後,便進行身體檢查,以為身體檢查也可以獲得保險賠償,但其實只要檢查是必須,及經由醫生同意,通常保險公司也會安排理賠。

筆者印象中,保柏的推廣優惠已成了常態,但有留意到每年保柏保費加幅約3至4%不等,即保費除了年齡而每年遞增外,還有醫療通脹加幅,故計及所有,每年約加8%。市面上有些住院保險是以每5年調整一次保費,可能會比較合適一些喜歡把保費鎖定的投保人士。


如有興趣查看推廣優惠,可按入以下圖示作連結進入。另保柏有一個客戶推廣計劃,如本身已是保柏會員,介紹親友投保,每人可享超市禮券,優惠期至2015年4月30日。



Wednesday, March 4, 2015

買了危疾保險,唔獲保險公司賠償。

由於筆者為定期更新,如想緊貼保險資訊優惠及內容,可按Like連結,多謝支持。
----------------------------------
買危疾保險,通常大部份讀者也可能會考慮保費是否自己負擔得起,再而考慮是否有儲蓄成份,通常最後先考慮保額及保障內容。未知讀者會否有相同感覺,就是保障萬一,但可能最終還是會去政府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在香港,最常見的危疾就是癌症,通常發現後,存活期也不過10年,但中間的醫療開支,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的危疾保險可能不足以應付日後的治療開支。坊間也常有報導一般癌症的醫療開支約港幣1,000,000元,計及通脹因素,今天的保障可能已不夠明天的需要,故買危疾保險如果要追及通脹,可能會令投保人百上加斤。故筆者認識的朋友,大多只會投保一份合自己經濟能力的危疾保障,希望無事無幹,保單完結後取回自己已繳的保費加利息。但萬一在保單生效期間出現理賠,可能又會是另一回事,其中讀者宜注意以下事情,因以下事情可能會引致不獲理賠

1.醫療報告結論無寧兩何 
填寫投保書時,隱瞞健康狀況或生活習慣。通常隱瞞會分為有意或無意,如果是前者,明顯是故意,就算獲保險公司批單,日後不獲理賠的機會也非常之高。

有的灰色地方如客人在投保前做了一個全身檢查,發覺大腸出現瘜肉,及即時已切除,但醫生報告可能通常沒有評論這次手術後康復情況,只知道不用再回診所覆診,投保人最想知道的是否要向保險公司申報,通常向保險公司申報,投保人也會連同之前的驗身記錄一同遞交,但當保險公司知道報告中醫生沒有明確指疾人康復情況,可能會列出不保大腸因瘜肉而產生的索償,面對這樣的情況,投保人除了接受保險公司開出的條款外,其實還可以有一個選擇,就是向保險公司appeal,但通常保險公司會要求客人自費再做一次相關檢查,如果報告正常,最重要是醫生在報告中列明不用再跟進。在這情況下,保險公司通常也會移除不保條款,重新接受日後因大腸理賠的申索申請。

當然,如果自己真的有打算投保危疾保險,在正常情況下,最好還是等投保完成後,起保日期起計過了等候期(通常是90天),才做身體檢查會比較好一點。

2. 不保在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
是否跟足以上程序投保,保單便可獲得保險公司保障? 投保完成後,起保日期起計過了等候期(通常是90天),做任身體檢查,若果發現任何危疾,保險公司也會受理申索,而且會獲得賠償? 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這次危疾是因由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而起,不論投保人知道與否,保險公司也視為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同樣也會不獲得賠償,所以這很視乎醫生理解這危疾的起因及發生時間,而保險公司會以醫生報告為依歸,不是保險代理或保險公司唔幫手而導致不獲賠償,這點投保要意! 故投保向醫生說明健康情況,也可能有機會足以令索償不獲理賠。

3.隱瞞生活習慣 
投保人本身是吸煙人士,但因吸煙的保費與不吸煙有一定差別,投保人大多向保險公司聲明自己是不吸煙的,因會想到保險公司如何知道自己是名吸煙者,保險代理唔講、自己唔講應該就得了。筆者想提醒一點,在申請索償的時候,保險公司通常會向投保人的家庭醫生索取醫療報告,如果發現申索人之前曾經向醫生說明自己曾經吸煙,已可構成保單無效;再且,如果申索人向醫生隱瞞過往生活習慣,可能會令自己得不到最合適的醫治,用自己的性命換上數十萬元保額,是否值得,讀者宜深思。故要欺騙一份保險,最緊要做得切底,騙得了世界上所有的人,但保不了命,值得嗎? 

投保危疾保障,除了要留意優惠外,最重要一點是要留意以上事項,免得在申請索償時出現問題。現AIA推出危疾保險優惠,如有興趣,可以登入以下圖示連結查閱



copyright© 2016 Great Info Company Ltd | Email: cs1@gi-info.com.hk | Templateism | MyBloggerLab

Powered by Blogger.